資訊|10分鍾帶你快速了解什麽是“電力需求側響應”
發布日期:
2020-07-27
浏覽次數:

是什麽

從廣義上講,需求側響應是指電力市場中用戶針對價格或者激勵機制的變化做出響應,從而改變其電力消費的市場參與行爲。而在國外的研究報告中,需求側響應定義爲:終端用戶由于電價變化而改變其原來的用電模式。對于該定義有兩種理解:第一是電價随着時間以及政策的更叠而改變,用戶對電價的改變及時做出響應,改變其自身的用電模式。其中,用電模式的改變不僅包括用電數量的變化,還包括用電時間、用電方式方面的變化。這個也就是需求側管理。第二是由于降低用電需求可以得到經濟利益或者其他方面的好處時,終端用戶就會改變原來的用電模式來追求這種經濟利益或好處。以上兩種情況都屬于需求側響應的概念範疇。


爲什麽

現在的電力市場大多遵循這樣一個規矩,就是對負荷曲線進行一段時間的預測,但是在某些随機發生的情況下,譬如大規模的電廠在突然發生的某些情況下停止供電,甚至就算普通情況下,也會發生供給跟不上負荷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供給追随需求(“supply- follows-demand')的思想和方法就被提出。而在智能電網日趨成熟的大背景下,達到這個目的是極有可能的。那麽這個需求側響應又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好處呢?



01、需求側管理的提升


總的來說是去增加用戶滿意度和減少發電成本。供給端去爲了需求端的選擇而選擇。這樣在滿足供給平衡的同時節省電能。同時有以下對于經常見到的六種負荷情形:


資訊|10分鍾帶你快速了解什麽是“電力需求側響應”

分别是削峰、填谷、負荷轉移、戰略節電、戰略負荷增長和柔性負荷形狀,有進一步的管理的優勢。這樣來看,在需求側管理産生後,價格彈性産生,即區别于以往的不同時段不同價格,而是實時的動态價格。譬如在高峰期使用戶可以趨利避害。這樣來看,最終會達成所謂一般電網要達成的目标函數,經濟性、污染最小性以及系統穩定性。



02、需求側響應對電網投資規劃的影響


在從前發電站投資過程中,一直采用的是L-P模型,在現階段範圍内,風電等新能源顯著的增加對電力系統有很大的影響。而短期需求響應以及長期的規劃同樣會産生影響。而風能,因爲其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在短期内會産生會給電網帶來不一樣的問題,譬如在深夜風力大反而負荷少,而需要”棄風“。這樣,利用需求側響應可以降低峰值,減少發電容量,合理規劃風能。



03、需求側響應對發電規劃的影響


需求側響應對發電規劃的影響,即主要是對供給端的影響。在我國國網公司中,有專門一個部門叫做國家調度中心。國家調度中心,簡稱國調,是我國電網調度的最高級(現在的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不屬于國家電網管轄),在該中心,通過計算機數據通信與各大區調度中心相連接,協調确定各大區之間的聯絡線潮流和運行方式,監視、統計和分析全國電網的運行情況。而地區的呢,采集當地網的各種信息,進行安全檢測,進行有關站點開關的遠方操作,變壓器分接頭的調節,電力電容器的投切等。這樣産生的情況是需要人爲的根據負荷量的大小去配置電量。而需求側響應可以做到的是什麽呢,即電能配給的靈活性。


怎麽樣

硬件依賴相關智能電網技術的提升。需求側響應技術的内容主要包括:良好的雙向溝通途徑;支持雙向通信功能的分段式電能表;能夠實時分析用電情況的數據分析模型;提高電力系統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響應自動化功能;能夠在用戶端植入的能源控制管理系統;出現緊急情況時作備用的電源設備歸類如下: 先進計量技術、遠方通信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

采取的措施即基于價格的需求響應和基于激勵的需求響應。基于價格的需求響應是指以價格作爲激勵手段,促使用戶根據電價的變化調整用電量,包括分時電價、實時電價和尖峰電價等。基于激勵的需求響應是指項目實施機構通過建立一些經濟激勵或補償機制,來促使用戶參與在電價較高或者系統可靠性受到影響時的負荷削減計劃,包括直接負荷控制、可中斷負荷、需求側競價、緊急需求響應和容量輔助服務計劃等。

關于投資規劃,首先在風電接入系統後,産生的實時動态價格會讓在風力産生電能較強的那段時間價格較低,而用戶會因此而在高峰期降低負荷,此時利用一定的數學模型去分析需求相應下的風電接入容量,使得風機的容量恰好滿足這種短期需求響應下的需求量。此前能源局發布的電力需求側試點通知明确提出,試點城市及所在省份要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平台建設,引導、鼓勵用戶實現用電在線監測,推廣電能服務:

一是鼓勵、支持發展電能服務業,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優秀電能服務企業參與試點工作;

二是鼓勵用戶實現用電在線監測并接入國家平台;

三是對于已安裝建築分項計量或能源管理系統(EMS )等具備用電在線監測功能的 用戶,鼓勵通過必要的數據接口接入國家平台;

四是引導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的用戶加快實現在線監測并接入國家平台。

綜上所述,需求側響應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相關推薦